“搭子社交”为啥能“圈粉”年轻人

“面包+牛奶”是早餐搭配,“T恤+牛仔裤”是穿着搭配,“互联网+农业”是技术搭配……而“我+你”是社交搭配,也就是当下年轻人群体中的时兴词——“搭子”。

“搭子”是一种依照特定的情境、活动去寻找共鸣和合作的社交关系,少至两人多则不计,有因旅行、追剧、美食、游戏等爱好形成的“旅游搭子”“追剧搭子”“饭搭子”“游戏搭子”,有以学习、健身、摸鱼等目的凑成的“学习搭子”“健身搭子”“摸鱼搭子”。

“我可以没有对象,但一定不能没有搭子!”这种以兴趣为媒,不需要刻意经营的“轻量级”社交,已经成为年轻人群里普遍接受的社交新模式。

有人戏称,“搭子”是“垂直细分领域的朋友”,是年轻人踏出社交舒适圈,寻求新型社交模式的勇敢一步。综合观察,“搭子”能在年轻人中火起来的原因并不复杂——

  与“搭子”相处不累。当下的快节奏生活,让年轻人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之中,用于休闲、社交的时间不断被压缩,没有太多精力维系长久的社会关系,而“搭子”刚好迎合了这一社会现象。其主打短时性、随机性、目的性,在“搭子”群里吆喝一声就能玩到一起,减少了前期的熟识时间,而且可以随时结合或分开。总之,以合作、陪伴关系为主导的“搭子社交”,更加灵活便捷,主打一个“不累”。

  “搭子”能提供陪伴价值。有人说,“搭子”是亲密关系的平替版本,能提供陪伴价值。毕竟很多年轻人其实是有朋友的,但因种种原因,让友情从原本的“天天见”到“年年见”再到“好久不见”,变成了偶尔的一通电话、几句问候。此外,有的年轻人因性格、生活习惯等被打上了“社恐”“社畜”的标签,“和自己相处”是他们生活中大部分的模样。对于这类年轻人而言,“搭子”成了生活中亲密关系的补给,“搭子社交”既满足了社交需求,同时也减轻了孤独感。

  “搭子”有清晰的社交边界。一方面,现在年轻人的很多情绪难以向家人、朋友释放和表达,而“搭子”作为有一定距离的陌生人,不至于“入侵”生活太多,有着清晰的社交边界。同时,充满人情世故的“熟人社交”也让年轻人疲惫不堪,而需要时相互陪伴,不需要时互不打扰,既能获得轻松愉悦的休闲生活,又保护了个人空间的“搭子”,无疑让年轻人卸下了社交包袱。

另一方面,“我想去看演唱会”“我想去吃美食”“我想去旅行”……年轻人的身体里总会冒出很多新点子,但不是所有想法都能在现有关系中得到满足。这时候,“搭子”便成为了具有“合作属性”的同行者。共同话题、共同爱好是成为“搭子”的契机,不存在迁就和心理负担,搭在一起恰到好处。

如今,“搭子社交”已成为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,在网页中搜索关键词“搭子”,相关话题数不胜数。可以说,在众多年轻人的参与下,“搭子社交”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。

促进个体社会化。“搭子社交”是一种以合作为基础的社交关系,在这种关系中,人们通过与不同背景和经验的人建立联系,学习社交规则与行为规范,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、融入社会。同时,“搭子社交”可以发展更广泛的社会联系,积累更多的社交经验,提高社交技能。这些技能对于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身心健康都起到了积极作用。此外,“搭子社交”还可以帮助个体体验不同的文化与社会环境,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。

 鼓励共享与合作。“搭子社交”对消费行业来说,也迎来了新的商机,毕竟“买一送一”“第二杯半价”是消费者很难抗拒的。同时,提到“搭子”,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“共享”,“搭子社交”鼓励共享与合作,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模式。而在“搭子”中盛行的“AA制”交易方式,则减轻了年轻人的消费负担,通过共享资源、共享服务等实现更高效便捷的体验。

 呈现出积极的社会面貌。“‌搭子社交”让年轻人在追求共同爱好和目标的过程中,还‌感受到了相互支持和理解的快乐。比如在学习、健身时,“搭子”之间会形成相互监督和鼓励的关系,坚持不住时拉一把,垂头丧气时再战一次,“搭档式”参与有效帮助年轻人减少拖延和惰性,提高自控力,以更加积极的面貌面对困难与挑战。

“搭子社交”还能助力社区治理。比如‌湖北省宜昌市的金巴岭社区就将“搭子社交”引入基层治理,建设不一“Young”的“搭子社群”以满足居民多元化的需求,敲开青年友好型社会治理的幸福大门。

不过也要注意到,“搭子社交”并非全无风险,也隐藏着不少的“坑”,小“坑”如跟“搭子”约好时间却被“放鸽子”,“搭子”把自己当工具人,“搭子”喜欢占便宜总想让自己付钱等等;大“坑”如以“搭子”的名义收费相亲,以找“搭子”的名义进行诈骗、涉黄等违法行为。无论大坑小坑,都严重危害了“搭子”圈中简单直接的交友氛围。

虽然“搭子社交”存有风险,但在擦亮双眼、提高安全意识后,依然不失为一种不错的社交方式。

那么问题来了,如何实现“搭子社交”的良性互动?

于个人而言,“搭子社交”要相处有道、珍重情意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,和“搭子”相处过程中,免不了沟通、包容,要有分寸感。如果在交友过程中只满足自己的需求,何尝不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迁就之上?

“搭子社交”是年轻人保持开放社交态度的积极表现,但无论是“搭子”还是传统意义上的朋友,都需要以相互尊重的态度认真对待,才能更好地为社交提供更多的可能性,加深与社会的联系。

 于社会而言,宣传“搭子社交”的健康理念,优化“搭子社交”的社会环境。当代年轻人更追求“弱关系”和“轻社交”,家庭、学校、媒体等力量应积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,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社交观念,走出社交恐惧,掌握社交能力,提高安全防范意识。

此外,还应对“搭子社交”中的潜在危险进行防控,比如加强社交平台管理,优化社交环境;加强实名制登记管理,在尊重个人隐私的同时提供安全保障;完善法律制度,为“搭子社交”提供制度保障等等。多措并举,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交环境。

阅读剩余
THE END